好的,我帮你将文章改写一遍,保持段落意思不变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和描述股市配资合法吗,让内容更丰富且字数变化不大。
---
吴芝瑛(1867—1933),女,字紫英,别号万柳夫人,桐城县高甸人,近现代著名女书法家,著有《鞠隐山庄诗集》传世。
---
01
吴芝瑛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。她的伯父吴汝纶,是桐城派后期杰出的古文大家,也是民主主义教育家,曾是曾国藩的入室弟子,深受儒学熏陶。吴芝瑛的父亲吴康之,自幼失去双亲,幸得族叔吴元甲(即吴汝纶之父)抚养成人。咸丰元年(1851年),吴元甲考中举人,虽身为士大夫,却不喜官场纷争,选择以教书为业,淡泊名利。
展开剩余85%受吴元甲影响,吴康之从小勤奋好学,诗文俱佳,书法尤为出色。尽管科举屡试不中,他处事沉稳,办事干练,因而得贵人赏识,先后任职宁阳、禹城、蒲台、武城等地知县,秉持“恤民兴学,不遗余力”的原则,政绩斐然。也许正是耳濡目染于叔父的自由思想,加上亲眼目睹清廷腐败和列强侵凌,令他心灰意冷。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年过五旬的吴康之决意辞官归隐,返乡后将多年积蓄投入建造了一座山庄,取名“鞠隐山庄”。
鞠隐山庄占地约5000平方米,布局讲究,三进深宅大院配有40余间瓦房,外有高墙围绕,设有南北两座门楼和石级台阶。正厅悬挂吴芝瑛亲笔书写的“鞠隐山庄”匾额,遗憾的是,这块匾额在“文革”初期被毁,至今未能找到相关图片资料。在这样充满书香气息与文化氛围的环境中,天赋聪慧且勤学不辍的吴芝瑛,广泛阅读群书,精通诗文书法,早年即被誉为闺中“三绝”。
十九岁时,吴芝瑛与“无锡才子”廉泉结为夫妻。廉泉(1868—1931),名泉,字惠卿(亦作惠清),号南湖、岫云、小万柳居士,江苏金匮(今无锡)人,清朝举人,曾参与“公车上书”,诗文书法俱佳,爱好书画金石,结交王公贵族,广泛交游。1914年他赴日本开设扇庄,专营书画艺术。
---
02
1896年,廉泉出任户部主事,次年升为户部郎中。1898年,吴芝瑛随夫迁居北京,不久便名声远扬,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许,甚至受召进宫面见。
父亲吴康之辞官归乡后,目睹乡间儿童无所事事,贫苦子弟难以接受教育,萌生创办学堂以启迪民智、教化乡邻的念头。可惜他病逝,未能亲手实施这一理想。吴芝瑛虽有兄弟,但早逝,她铭记父亲遗志,母亲去世后从远嫁之地归来,着手捐出家产兴办学校。
然而办学之路荆棘丛生。吴家主要产业有两处:一是唐钱庄的鞠隐山庄及其田产约十石零十五亩;二是戴庄田产约八十三石零一百三十二亩,合计价值近万两白银。面对这笔巨额财产,吴氏族中不乏觊觎者,不断制造阻力,阻挠办学计划。
办学须获地方官批准,吴芝瑛两次向县府申报,均遭以“出嫁女无权处分父产”为由拒绝。无奈之下,她决定越级申报,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向两江总督周馥呈递办学申请。周馥以“才识宏远,沉毅有为”著称,深受李鸿章器重。他主政山东期间,减免赋税,兴办农业,治理黄河,建设电报网络,推行教育改革,对山东的现代化贡献巨大。
周馥看到吴芝瑛的请求后深感敬佩,批示“披览来读,深堪嘉尚”。但吴芝瑛的越级行为引起地方官员反感,计划一度被搁置。巡抚恩铭因不满族中反对办学的上呈文书,将文件扣押。
次年,吴芝瑛再次上书两江总督端方,端方责令安徽巡抚冯梦华出面协调,才得以使地方官员同意。尽管如此,筹建工作仍然延宕,直到1906年(光绪三十二年)鞠隐小学堂才真正落成开办。
从此,学堂声名远扬,附近乡民纷纷送子入学。学校持续办学至今,已扩展为初级中学。当地百姓至今仍感念吴芝瑛捐资兴学的恩德。此事被严复在《廉夫人吴芝瑛传》中记载:“夫人见国弱民困,教化缺失,遂依父志于乡里设学,以父名‘鞠隐’。”
---
03
廉泉与吴芝瑛夫妇情深意笃,二人均以慈善和爱国闻名。廉泉为人豪爽正直,重义轻财,乐善好施。严复在传记中写道:“郎中性情敦厚,具干略。光绪甲辰年,主事王某因党案入狱,郎中不顾个人安危,多方营救,终使其脱身,广为义士称道。”
吴芝瑛虽生于闺阁深处,却心系国事,关注民生,多次筹款赈济苏皖灾民。她在北京结交广泛,视野开阔。清政府签订《辛丑条约》后,看到国家的落败和苦难,爱国之情愈加炽烈。
她结识了许多名流,尤与江南女侠秋瑾成为挚友。两人缘分颇深:她们的丈夫同属一个部门工作,且两家竟租住同一胡同,成为邻居。初次相见时,两位男士热议公事,吴芝瑛热情邀请秋瑾入内,取出一摞书报,包括三年前的《时务报》和梁启超的《变法通议·论女学》。
两人对视一笑,心领神会。从此,秋瑾每日到访,与吴芝瑛共读报纸书籍,谈诗论道,思想高度契合,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。1903年正月初七,二人义结金兰,吴芝瑛亲书兰谱,秋瑾赋诗赠盟姐,诗中言“芝兰气味心心印,金石襟怀默默谐”,表达了她们深厚的友情。
1904年冬,见证清廷腐败无药可救,吴芝瑛劝丈夫辞官,迁居上海,筑别墅“小万柳堂”,四年后又在西湖苏堤第一桥建另一“小万柳堂”。她在女子中以慈善爱国著称。侠肝义胆的她,为救赎诗妓李苹香,甚至变卖家中董其昌书法真迹,最终二人结为诗友,成为佳话。
秋瑾决定赴日留学时,遭家人反对,经济断绝,吴芝瑛伸出援手,助其顺利东渡。1906年初,秋瑾返沪途中,吴芝瑛挥毫题联赠送,寓意同舟共济,愿共度国难。秋季秋瑾筹办《中国女报》,吴芝瑛不仅资助租址,还举办盛大宴会,号召闺秀为报募捐,甚至变卖首饰助力,使报社顺利开刊,掀起女性觉醒浪潮。
为准备武装起义,秋瑾与同志研制炸弹时受伤,吴芝瑛秘密护送她入院治疗,后来接回家中细心照料。秋瑾刚烈果敢,吴芝瑛细腻周全,二人相辅相成,成为革命道路上的坚强伙伴,宛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姐妹版。
---
04
1907年,秋瑾赴绍兴发动起义。为不连累亲友,她断绝通信,吴芝瑛默默祝福,时刻关注局势。起义失败,秋瑾壮烈遇害,尸体在绍兴街头曝晒数日无人收殓。吴芝瑛闻讯悲痛欲绝,后来在丈夫廉泉协助下,冒死将秋瑾遗体秘密运回杭州,葬于西泠桥畔,遥望岳飞墓。
此举激励海内外革命志士,极大振奋人心。清廷震怒,欲加罪责,吴芝瑛无惧,上书两江总督端方,表明愿意承担一切后果。此事轰动海内外,英国《泰晤士报》头版刊登吴芝瑛照片,并发表由美国女友麦美德撰写的专文。海外友人纷纷声援,清廷最终无奈作罢。
吴芝瑛整理秋瑾诗稿,撰写《秋女士传》《秋女士遗事》,详述秋瑾事迹与壮志,成为研究秋瑾的重要史料。夫妇晚年均受疾病困扰,生活拮据,坚拒权贵资助,最终不得不出售杭州和上海的别墅,迁回无锡故居。
民国二十年,廉泉赴北平潭柘寺养病,出家为僧,翌年于协和医院病逝,享年63岁。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一日,侠骨柔情的吴芝瑛病逝无锡,享年66岁。
---
图片来源:网络
作者:秋月溶,简单而热爱世间,喜爱一切有趣文字。
---
如果需要股市配资合法吗,我还可以帮你润色或调整文风,你觉得怎么样?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